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②,都护在燕然。
按:① 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② 一作骑
评注
《王孟诗评》:
亦是不用一辞。
《唐诗广选》:
蒋仲舒曰:旷远之景,孤烟如何直,须要理会。
《唐诗直解》:
此等诗,才情虽乏,神韵有馀。
《唐诗镜》:
五六得景在“日圆”二字,是为不琢而佳,得意象故。
《唐诗选》:
“归雁”句自是别调。
《唐诗解》:
李于鳞选律,多取边塞,为其尚气格也。此篇与《送平澹然》、《送刘司直》三诗,才情虽乏,神韵有馀,终是风雅正调。起得便。蒋仲舒云“孤烟如何直,须要理会”。夫理会何难,骨力罕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宗臣曰:阔大悲壮。黄家鼎曰:别调。
《唐诗评选》:
右丞每于后四句入妙,前以平语养之,遂成完作。一结平好,蕴藉遂已迥异。盖用景写意,景显意微,作者之极致也。
《唐诗成法》:
前四写其荒远,故用“过”字、“出”“入”字。五六写其无人,故用“孤烟”、“落日”、“直”字、“圆”字。又加一倍惊恐,方转出七八,乃为有力。
《而庵说唐诗》:
“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唐贤三昧集笺注》:
“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顾云:雄浑高古。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五六苍亮,骎骎气分,写景如生,足为名句。汪玉杓曰:前半气势莽苍,倒排山海。五六写景如生,然亦是其自然本色中最警亮者。结另意,有开拓。
《茧斋诗谈》:
“大漠”两句,边景如画,工力相敌。
《唐贤清雅集》:
“直”字、“圆”字,十二分力量。
《唐诗鉴赏辞典》: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张燕瑾)
-
七律·仁义礼智信
8506
-
七绝·自驾游春三世间
8473
-
七绝·悄然梦醒是新吾
8401
-
七绝·不屑红尘把爱抛
8400
-
七绝·你我欣然如凤仪
8382
-
七绝·爱得情自愿
8377
-
七绝·满目倾情信爱人
8342
-
七绝·情感无声意味长
8311
-
七绝·致敬顾浩先生
8294
-
七绝·我爱如风入洞天
8282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31714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4403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2618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74603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8606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3454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0899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189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1151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