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白昼渐长,慵懒的情绪也在滋长。
午后闲坐,一不留神儿就打起盹儿来。
也难怪,透过树叶的光线晃眼,
空中飘荡的飞絮濛濛,
就连时不时的杜鹃叫声,都如此地催眠——
"不如睡去,不如睡去"(其实是“不如归去”)。
在城市中打拼的我们,是没办法安心地睡个午觉,
自然也没有心情写诗。
可古人有足够多的闲情逸致啊,
于是,关于初夏的诗,
总有一种令人艳羡的惬意与安宁。
比如,范成大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宋·范成大
解析
今天,我们着重品读第一首。
大概,诗人不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而是被窗外嬉闹的孩子们吵醒的。但他并没有气恼,只是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消遣时光。
诗最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初夏的味道——酸涩。“梅子留酸软齿牙”,这尚未成熟的梅子,怎一个“酸”字了得?咬上一口,牙齿瞬间被酸软,甚至连豆腐也咬不动了。读到这里,想必你口中已充满了涎水。
接着写夏日典型的景物——“芭蕉分绿与窗纱”,浓阴一抹,夏天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分绿与窗纱”写得富有情味。窗纱本来就是绿色,而芭蕉叶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似乎也把自己的绿色分给了纱窗。这是一个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动态过程,经诗人这么一写,那情景仿佛在我们眼前再现了一般。
夏天日长,如果没事可做,难免生出无聊情绪。可诗人自己会找乐子,他在饶有兴趣地“看儿童捉柳花”呢?这里的“柳花”并不是指柳树鹅黄色的花序,而专指柳絮,否则儿童就是去拾柳花,而不是跑着去捉柳花了。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点,诗词中的杨花、柳花、柳絮、柳绵,通常情况下指的都是棉絮状的柳絮。难道是古人分不清杨树和柳树吗?未必,宋 杨伯嵒在《臆乘·柳花柳絮》中解释道:“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生于叶间成穗作鹅黄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蒂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古今吟咏,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可发一笑。”
而杨万里在诗中用“捉柳花”,可见是乱飞的柳絮。
读到这里,我们猜想得到,诗人一定童心复萌,神游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去了。
所以啊,现在正被漫天纷飞的柳絮、杨絮困扰的北方人,不妨静下心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既然摆脱不了,何不把它变成一道风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五绝 书窗观月
45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韵
42
-
渔趣
37
-
历年立秋吟咏选编 赵书成
37
-
七绝 2025世界机器人大
37
-
七绝·万里长征60首之56
36
-
七绝十首
34
-
七绝 抗灾抢险中的好书记尹
33
-
七绝 百岁老战士薛锋
32
-
七绝·有所追求到未来
13978
-
七律·花开春更好
9993
-
七绝·我爱无私日月长
9971
-
七绝·如诗如锦
9331
-
七律·四季年年去又归
9208
-
七绝·善待人生好往来
9206
-
七绝·习惯勤劳意未休
9182
-
七绝·隐逸读书入梦乡
9085
-
七绝·富贵精神无几人
8523
-
七绝·享受春风意惬怀
8488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53068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6267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3181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82535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8930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3768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1239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428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46599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