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六言绝句:因难见巧,自成一格
作者:谭汝为
上传时间:2021-08-16 08:39:32
浏览量:4163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最短小的体裁,它可分为五绝、六绝和七绝三种格式,其中五绝、七绝在唐代鼎盛发展,保存下来的作品大约占《全唐诗》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见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而六言绝句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唐诗选本都未选录。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原本一百卷,收七绝7500首、五绝2500首,收六绝仅37首,附在最后一卷,可见六绝数量之微。

六绝与五、七绝相比,从数量来看极不相称,但六绝亦有名篇佳制,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如唐代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和北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被宋人黄昇誉为“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玉林诗话》)。王安石的“水泠泠而北出”(《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被明人胡应麟称为“超然玄诣,独出宋体之上”(《诗薮》)。人们对王安石题在西太一宫壁上的两首六绝评价更高,近人陈衍赞之为“绝代销魂,荆公诗当以此二首压卷”(《宋诗精华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选录了唐代顾况和北宋王安石的六绝各一首,可见六绝的佳作也是独具艺术魅力的。

六绝作品数量很少,表明这种诗体本身有着致命的弱点,阻碍了它的发展;六绝诗有佳作流传于世,标志着它在诗苑中仍可占一席之地。六绝这种诗体在格律上有什么特点呢?下面以具体作品为例进行论述。

田园乐•其三

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此诗的形式在唐人六绝中具有代表性,两联中一联为律联,一联为不合律的拗联。按近体诗格律的要求,显然不够成熟。为什么在律诗鼎盛发展的唐代,五、七言律绝都臻于善境,六绝的格律却不成熟呢?这并不是因为诗人缺乏驾驭格律的能力,而是由于六言句式自身的弱点。六言句式只能构成两种律式——“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仄”,这两个律句仅可构成一副律联,整首诗歌的联与联之间的“粘”(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就无法办到。唐人在近体诗格律上对于前代的突破,或者说一大进步,正在于“粘”。唐以前的诗人(如“永明体”诗人沈约诸人)对诗的格律要求,只是侧重于平仄之“对”,即一句之中的平仄错落与两句(一联)之间对应字的平仄相反,未曾顾及两联之间的“粘”。唐人格律从通篇全局考虑,不仅注意到一联两句之间的“对”,而且十分讲求联与联之间的“粘”,这样就使近体诗的格律走向成熟、臻于善境。但在六绝这种诗体中,两联之间的“粘”根本无法做到,当时的作者为了追求两联之间的“粘”,只能一联合律,另一联成为拗联。唐人六绝读起来不如五绝、七绝顺口的原因正在于此。

近体诗每一句的节奏韵律对于全诗的协律都至关重要。绝句全首仅四句,如果其中两句是拗句,那么整首诗的音乐感必然大减。唐人在创作实践中注意到了“粘”,是诗律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在六绝创作中,为了追求“粘”而不惜牺牲诗句本身的节奏韵律,便是舍本求末了。为了矫正这种弊端,从中唐开始,出现了全部是律句的六绝,如:

宫中三台

王建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

天子千年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这首诗把“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副律联重复使用了两次(实际应用中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即可),从而使两副联之间完全是“对”(即偶数对应字的平仄相反),而牺牲“粘”,以保证全诗四句的律化。我们认为在六绝创作过程中,在“对”与“粘”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这种“舍鱼而取熊掌”的做法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六绝在格律上的一个进步。这种格式在宋代被广泛采用,并相对固定,如:

感事六言

陆游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唐宋时期,除了律化六绝,骚体六绝也有作品存在,如: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王安石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这种诗体数量更为少见,因为骚体句式宜于在长篇辞赋、骈文中铺陈渲染,难以在短小的绝句中表现一个独立完整的意境。在名家手中偶一为之,或可取胜,他人则难以效颦。

唐宋两代传世的六绝作品不多,但著名诗人涉足六绝的并不算少,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顾况、王建,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诗坛大家都有六绝作品流传至今。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六绝创作费力而难工,虽然有不少名家参与创作,但是精品很少。下面列举历来评价较高的三首作品进行分析。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歌描绘蓝田辋川田园的暮春晨景,抒发诗人闲适的情致。第一联写景,勾勒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景图;第二联写落花委地,莺啼百啭,以动衬静,烘托出温馨、静谧的气氛。“家童未扫”“山客犹眠”描绘了隐栖之士安逸自适、闲散自得的生活,正是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典型写照。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歌叙述作者游历山川时,经过一户山农茅舍时的所见所思,写得古朴自然、情味醇厚。第一联写亭午时分,山行路上,诗人游兴正浓,在山泉的淙淙声中走过板桥,忽然一声鸡鸣引起注意,一舍茅檐出现在眼前,原来是山农的宅院;第二联“焙茶”“晒谷”既写出山农的勤劳和精细,又点明了季节和气候特点——连绵秋雨后的晴天。诗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情境,有声有色,动静皆宜。第二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莫嗔”“却喜”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欣喜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鲜明,感情真实浓烈,不愧为六绝中的佳作。

题西太一宫壁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西太一宫为道教庙宇,位于北宋京城西苏村,三十六陂是汴京西郊成片的蓄水塘。第一联写落霞辉映,岸边杨柳枝垂叶绿,春风拂面,蝉鸣阵阵,池中莲荷相倚如醉。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收拢前两句,点出地点。最后一句“白头想见江南”中的“白头”为诗人自指,“想见江南”既对中州春光表示赞赏,又透露出诗人思念江南故乡的细腻情思。语言晓畅洗练,诗风清晰自然。王安石这首六绝在当时便广为传诵,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诗人均有和韵。苏、黄二人再三次韵,均感左支右绌,费力难工。

通过对以上三首六绝佳作的分析,可以看出六绝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比较狭窄,多为描写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闲适恬淡的心境;第二,多用偶句;第三,不以藻饰取胜,而以浓厚的韵味和高远的意境感人;第四,风格清新自然。清人宋荦《漫堂说诗》:“六言作者寥寥,摩诘(王维)、文房(刘长卿)偶一为之,不过诗人之余技耳。”上述佳品都是名家兴致所遣、“偶一为之”的成功之作。

综上所述,六言句式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在格律严整的律绝中是不宜运用的,因此六言诗并不多见,学界的六言诗专题研究文章数量也很少。但六言绝句毕竟是诗中一格,尚有少数精品传世,因而在姹紫嫣红的汉语诗苑中,仍拥有一席之地。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语言文字报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