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其二
作者:汤垕 - 元
上传时间:2020-03-09 08:54:47
浏览量:3879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31],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之粉本,多有神妙者[32]。宋人赏鉴精妙,无出于米南宫元章[33]。然此公天资极高,立论时有过处,当时如刘巨济、薛道祖、林子中、苏志柬兄弟辈,皆不及之[34]。后有黄伯思长睿者出,著《法帖刊误》专攻米公之失[35]。余从而为辨析甚详,作《法帖正误》一卷,专指长睿之得失。当使元章复生[36],不易吾语也。
俗人论画,不知笔法气韵之神妙,但先指形似者;形似者,俗子之见也[37]。
古人论画之神妙,有云画十二辰图,有十二游蜂循环飞动[38];画妇人则有回身动头之异,不可枚举。此皆迂缪其说以求奇[39],非正论也。
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如李伯时画人物,吴道子后一人而已,犹不免于形似之失。盖其妙处,在于笔法气韵神采,形似末也。东坡先生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余平生不惟得看画法于此诗[40],至于作诗之法亦由此悟。
唐人画卷多有碧绫剜背[41],当时名士于阑道上题字[42]。自经宣和、绍兴装饰,尽用拆去,古迹邈不可得已[43]。
唐人褙手卷,多有紫绫作标首,55有红绫作引首,用珊瑚为小轴[44],如今藏经之状。宋末士大夫不识画者多,纵得赏鉴之名,亦甚苟且[45]。盖物尽在天府,人间所存不多,动为豪势夺去[46]。贾似道擅国柄[47],留意收藏,当时趋附之徒,尽心搜访以献。今往往见其所有,真伪相半。当时闻见不广,抑似道目力不高,一时附会致然耶!
古人作画有得意者,多再作之,如李成《寒林》、范宽《雪山》、王诜《烟江叠嶂》之类[48],不可枚举。
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清[49],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陈去非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0]。”其斯之谓欤[51]!
画有宾主[52],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53],则山水是主,云烟、树石、人物、禽畜、楼观皆是宾。且如一尺之山是主,凡宾者远近折算,须要停匀[54]。谓如人物是主,凡宾者皆随其远近高下布景,不可意推也。
染绢上深下淡,薰绢上黑,颜色黯淡;捶碎者文理不直[55],丝乱断。惟自然古者,绢黑而丹青自明,看画不必以丝素明暗为辨。
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56]。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57],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也。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58]。家多资力,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59]。

收画之法,道释为上,盖古人用工于此,欲览者生敬慕爱礼之意;其次人物,可为鉴戒[60];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其次花草;其次画马,可以阅神骏[61]。若仕女、番族,虽精妙,非文房所可玩者[62],此元章之论也。今人收画多贵古而贱近,且如山水、花鸟,宋之数人超越往昔,但取其神妙,勿论世代可也。只如本朝赵子昂,金国王子端[63],宋南渡二百年间无此作。元章收晋六朝唐五代画至多,在宋朝名笔亦收置称赏[64],若以世代远近,不看画之妙否,非真知者也。
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65]。若观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游戏翰墨,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66]。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之[67]。今人观画不知六法,开卷便加称赏,或人间其妙处,则不知所答。皆是平昔偶尔看熟,或附会一时,不知其源[68],深可鄙笑。
收画若山水、花竹、窠石等,作挂轴文房舒挂[69];若故实人物[70],必须横卷为佳。
画之为物,有不言之妙,古人命意如此,须有具眼辨之[71],方得其理。若赏阅不精,又不观纪录,知其源流,纵对顾、陆名笔,不过为鼠窃金以自宝,奚贵其知味也哉[72]!
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73],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74],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

六朝至唐画者虽多,笔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维。张躁,毕宏、郑虔之徒出,深造其理[75]。五代荆浩又别出新意,一洗前习[76]。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之法始备[77]。三家之下?各有人室弟子三二人,终不逮也[78]。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79],故人以界画为易事,不知方圆曲直,高下低昂,远近凹凸,工拙纤丽,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80]。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81],求合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古人画诸科各有其人,界画则唐绝无作者,历五代始得郭忠恕一人[82];其他如王士元、赵忠义辈,三数人而已[83];如卫贤、高克明,抑又次焉[84]。近见赵集贤子昂教其子雍作界画云[85]:“诸画或可杜撰瞒人,至界画未有不用工合法度者。”此为知言也。
大凡观画未精,多难为物,此上下通病也。余少年见神妙之物稍不合所见,便目为伪[86],今则不然,多闻阙疑[87]。古人之所以传世者,必有其实。古云“下士闻道则大笑,不足以为道”[88],即此意也。
观六朝画先观绢素,次观笔法,次观气韵[89],大概十中可信者一二。有御府题印者尤不可信[90]。
古画东移西掇,得补成章,此弊自高宗朝庄宗古始也[91]。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