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赋写新时代名词意象
作者:王跃文
上传时间:2022-03-14 10:51:28
浏览量:4314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开始的,《诗经》又是从一声鸟鸣开始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三百”由此响亮开篇。于诗,这是起兴;较之小说,则是环境和景物描写。读《诗经》会读到很多名词,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们能说出的名词世界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文学中的名词,并非单纯客观的物象,而是贯注着写作者的独特情感、标识着写作者不同的精神气质、附丽着不同时代的声音。如此,普通的名词就成了意象。有了意象,就有了意境,就有了诗,有了生动与美,有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从雎鸠开始,中国文学卷轴随展随长,在这卷轴上精灵般跳动的文学名词和文学意象有如繁星满天,标识和记录着各个时代人们的丰富情感、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趣。

意象意境之美是中国文学的独有之妙,往往数个意象组合,便意蕴无穷,构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三个名词意象构成的意境,时隔两千多年依然直击人心。鲁迅先生独创了自己的名词体系,夜、月亮、路、辫子、野草、地火等等,它们都是鲁迅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深邃、凛冽、美丽、广大。外国文学中也有经典的意象,比如阿喀琉斯之踵、卡夫卡的甲虫等等,但总不如中国文学的意象来得那么自然,完全取自日常生活。

中国历史已豪迈地跨进新纪元,新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学。作家既要有对传统文学经验的传承,也要有对外来文学经验的吸收,更应有对文学精神的再造和创新。面对崭新的生活场景,感受崭新的精神气象,作家当发现和创造前所未有的文学名词和文学意象,塑造耳目一新的文学形象,让新时代中国文学卷轴日益绚烂与宏阔。

来源:《民族文学》汉文版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