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的对仗”
上传时间:2018-03-08 14:33:59
浏览量:4770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一、应与时俱进
古代汉语对“词”是怎么研究的,非语言学者,较难去涉及深浅。就诗联对仗上,分类者多,曾限于“飞禽对飞禽、走兽对走兽、昆虫对昆虫”等。后来分虚实两大类,实词分“天文、地理、宫室、饮食……”;虚词包括“动词、助词、形容词”等。再后有“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
如上之说,到了科学发展的当代,作为创作诗联,特别是培育青少年,只好作参考而已。重心应该根据“现代汉语”来贯彻,因为必须与语文教学配套。对这些观念要明确。
二、认识“词性、词义、词类”
词性,本身无类,只是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我曾说“词性是过渡到词类的桥”。
词义,简单地说,指一个“词”的含义。多数词的含义广泛,如“高”的属性,有姓氏、名词(登高)、形容、动词(青松恨不高千尺)等。如“同”字,既有“相同、会同、大同、共同”等义,还可以作连词、介词。这告诉我们,不同造句的遣词,是由整句所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就囊括词汇、语法、情境三大意义。无疑,是变化的,即常说的活用,甚至要“随文释义”去理解。
词类,是词在句法上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虚实两大类,十二小类。是“词”的分类大纲(或叫“总纲”),它并没有把每个词固定在哪个“类”上。
我们所谈的是“对仗文学”的相对。归根结底是要求相对的“词”(含词组)的属性相同(即性质一致)。“相同、相当、相称、相应”都有双方配得上来或适合、适应的概念。如果呆扣硬拉,便会返祖到“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的笑话中去。其实这副联中的“后死”对“先生”的“先生”本身就潜伏着倡导活用,因“先生”本是对人尊称的代名词,不是“先生下来”的意思。“先后”是时间的对照,“后死”是事物状态的对反。其性质各属一个品味,与先秦哲学“相对论”不矛盾。
词性、词义、词类,虽不能放在一个天平上,然他们的关系不是独立的、静止的。这不外乎科学观吧。
三、关于“词性对品”
《联律通则》第一章基本规则六条,有“词性对品”一条。
什么 是“对品”?我敷浅理解:《后汉党锢传》:“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即指相对的词品味一致,这与“相适合”基本上并非南辕北辙,《通则》中阐述已够分明。特别是第三章对“词性对从宽范围”加以充实,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客观理由更明白:在现代汉语词的分类基础上,结合句法成分用词的前提属对,是做对联的发展方向。
四、词的对仗与句法结构紧密相关
当前 ,关于“词”的对仗,还屡见强调实对实、虚对虚……,引经据典不鲜。且看例子便知分晓: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
该联因对法技巧改变了“词的对仗”;文章对海内(名对名);沉醉对悲凉是平行式的形容词,然而它们既抽象又具体,可以转机为名词。
偶然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林则徐)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林则徐)
前一联“楼台”乃指“楼”与“阳台”(泛指亭阁),乃联合式。后一联“楼台”是偏正式,专指住房,实对实也有变化。至于“偶然”对“再起”,尽管“偶、再”可以频率视之,“然”又何以对“起”?总不能分割它们。因为“偶然”乃“突发”也。“明”对“落”是“明”具动词义(心知肚明),不能说“明”是形容词。
这两联出于一人之手,能说谁不当?
四面山青花鸟俏;
一湖水碧鸭鹅欢。(水库春联)
窄看没有什么,细品问题来了:“花鸟”乃一植一动,“鸭鹅”属二家禽。各为平行式,能体现对仗的对象乎。这不是“实对实”吗?类此现象,因篇幅关系不枚举了。所以说“词的对仗与词的结构有关系”。
五、不必拘泥“问古”
有些人说“语法”是1898年《马氏文能》以后才开始去研究汉语的,那么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那么多长短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文艺语言),毕竟有中国古汉语的本质特色,我认为“是汉字字义”的多功能基础。离开“字义”就无法调遣文字造句了。不妨又看《庐山虎溪三笑亭联》:
横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曾有人在《中国楹联报》上提出:“横跨”与“莲开”不相对,认为“横”是“横直”。其实《说文》中释为“阑木也”。《段注》:“阑,门遮也。凡以木阑之,皆谓之横也。”无疑是指楼亭之所。《古今名胜对联选注》中,竟改“横”为“桥”,怪哉。
古代是怎么造句的,吾辈不必苛求晚辈去“问古”。《通则》中第二条和第十二条,都轮廓清晰。我认为遵循现代汉语“语言”研究和讲究文字、词语、句法来对仗,是先进的。这样,典型对式和传统对格,尽可并驾齐驱。
欲恶文词相对事,先研字义心毋易。
有关因素别忘它,活水能滋枯树翠。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