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者:范成大
上传时间:2020-05-11 09:53:21
浏览量:3727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青梅.jpg

初夏,白昼渐长,慵懒的情绪也在滋长。

午后闲坐,一不留神儿就打起盹儿来。

也难怪,透过树叶的光线晃眼,

空中飘荡的飞絮濛濛,

就连时不时的杜鹃叫声,都如此地催眠——

"不如睡去,不如睡去"(其实是“不如归去”)。

在城市中打拼的我们,是没办法安心地睡个午觉,

自然也没有心情写诗。

可古人有足够多的闲情逸致啊,

于是,关于初夏的诗,

总有一种令人艳羡的惬意与安宁。

比如,范成大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宋·范成大

640.webp (3).jpg

解析

今天,我们着重品读第一首。

大概,诗人不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而是被窗外嬉闹的孩子们吵醒的。但他并没有气恼,只是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消遣时光。

诗最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初夏的味道——酸涩。“梅子留酸软齿牙”,这尚未成熟的梅子,怎一个“酸”字了得?咬上一口,牙齿瞬间被酸软,甚至连豆腐也咬不动了。读到这里,想必你口中已充满了涎水。

640.webp (2).jpg

接着写夏日典型的景物——“芭蕉分绿与窗纱”,浓阴一抹,夏天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分绿与窗纱”写得富有情味。窗纱本来就是绿色,而芭蕉叶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似乎也把自己的绿色分给了纱窗。这是一个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动态过程,经诗人这么一写,那情景仿佛在我们眼前再现了一般。

夏天日长,如果没事可做,难免生出无聊情绪。可诗人自己会找乐子,他在饶有兴趣地“看儿童捉柳花”呢?这里的“柳花”并不是指柳树鹅黄色的花序,而专指柳絮,否则儿童就是去拾柳花,而不是跑着去捉柳花了。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点,诗词中的杨花、柳花、柳絮、柳绵,通常情况下指的都是棉絮状的柳絮。难道是古人分不清杨树和柳树吗?未必,宋 杨伯嵒在《臆乘·柳花柳絮》中解释道:“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生于叶间成穗作鹅黄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蒂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古今吟咏,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可发一笑。”

而杨万里在诗中用“捉柳花”,可见是乱飞的柳絮。

640.webp (1).jpg

读到这里,我们猜想得到,诗人一定童心复萌,神游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去了。

所以啊,现在正被漫天纷飞的柳絮、杨絮困扰的北方人,不妨静下心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既然摆脱不了,何不把它变成一道风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榜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