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村童戏溪上
作者:陆游
上传时间:2020-07-24 10:05:16
浏览量:1851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陆游.jpg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

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


注释

雨余:雨后。

掠:拂过,漫过。

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

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

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

儒生:这里指塾师。

千耦(ǒu):指农忙景象。

粗堪:勉强能够。

供:应付。

赋役:租税劳役。

不须:不必要。


创作背景

此诗为陆游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春作于山阴。陆游志存高远,他从小熟读兵书文典,意不在阡陌之间,所以有《观村童戏溪上》这样一时的感慨,抒发对仕途命运无法揣测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愁闷。


赏析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赞赏榜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