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主要有几种主要的类型?
绝句,又称截句。“绝句”名称的由来,明清人多已不清楚。因此有称绝句为“截句”的,认为它是截律诗的一半而成。今人作绝句,有时还冠以“截句”之名。但从绝句发展的历史来说,绝句的出现早于律诗,所以说绝句是截句的说法是不太准确的。
清人赵翼等在翻阅史书时发现,“绝句”一名起于晋宋之际。后来学者对此继续探讨,得出结论:绝句之名,出于南朝晋宋间联句的作诗方式。有时几个人一起写一首,每人四句,叫做联句。现存的陶渊明诗中,就有陶渊明与愔之、循之一起作的《联句》诗。如果联句无法继续下去,首唱的四句就叫绝句,又叫断句。这原本是消极的作法,但当时人发现这种绝句,也可单独成一体,并且别具韵味。于是五言四句的绝句、断句一体便在晋、宋之际开始流行起来了。南朝诗题中,每见“联绝”这样的词,即是指联句与绝句。这是绝句名目的由来,也是绝句体的一种来源。
绝句更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乐府中的四句短歌,后人将其称为“古绝句”。后来的吴声、西曲,其主要的体制也是五言四句,并且在实际的发展中对唐人绝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唐人绝句实有源出于吴声、西曲的乐府体和出于文人联绝之体的徒诗体两种。前者唐人一般都是直接用乐府体,如《长干行》、《从军行》、《长信秋词》之类;后者则标以绝句之目,属徒诗体。杜甫、白居易诗集中标以绝句之目的,都属徒诗之体。唐以后的人,对这个源流不清楚了,概以绝句来指称所有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的作品。
绝句在唐代是可以歌唱的。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旗亭画壁的故事,讲的就是开元年间,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同在旗亭(酒楼)上听乐人唱诗以赌胜负的故事。诸乐人所唱诗四首——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长信秋词》,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律绝(近体绝句)。在长短句的词流行之前,五、七言绝句是唐代歌曲的主要体裁。唐代法曲、大曲,也多使用绝句,至宋代才转为长短句之体。所以,古人如王渔洋,即认为唐三百年的绝句,是唐代真正的乐府诗。绝句在唐代的流行,也与此有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
秋分寿
228
-
义山坟前诠释吟声
227
-
秋风里第一只跑到火车站躲雨
220
-
七律·翡翠山公园四季吟
215
-
五绝 池畔营景
214
-
七律·洱海行吟
212
-
《瑞龙吟*梧州学院》
199
-
秋月满窗感吟
192
-
番枪子•秋分(韩玉体)
191
-
七绝·二环内闲园
187
-
七绝·天地风光相益彰
12349
-
七绝·梦里花开又遇缘
9914
-
七绝·自题人生
9735
-
七绝·自胜青春出色人
9597
-
七绝·佑我神州福永年
9048
-
七绝·日月如歌致远方
9005
-
七绝·奉献精神满意人
8976
-
七绝·满眼深情惜爱时
8941
-
七绝·理想坚持信念随
8832
-
七绝·理想如今梦自藏
8670
-
贺芳林《七律》望中国航母舰
2088889
-
贺芳林《七律》风雨后相逢有
1637780
-
贺芳林《七律》春青重走长征
1053540
-
贺芳林《留春令》丝路追情
782922
-
贺芳林《鹧鸪天》咏历雪梅花
559337
-
贺芳林《七律》金桂秋情
504155
-
贺芳林《七律》秋晨登华山写
471674
-
贺芳林《家山好》月来仙桂
350743
-
贺芳林《七律》登雪满长城感
346955
-
贺芳林《七律》秋吟晴霁岳麓
3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