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诗论《读诗札记·两首阻讼诗》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20-08-24 19:15:00
浏览量:2775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旧读清人张廷玉劝家人与邻居罢讼的一首绝句,很为张的襟怀钦佩。近读《全唐诗·杨玢卷》,见一首与张氏的诗有着几乎一样的故事背景和结局,甚觉有趣。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官居雍正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有一天,忙于公务的张廷玉突然接到一封家书,阅后方知是家人与邻居争三尺宅基地的事。信的内容无外乎是求他帮助打官司的。张在回信中婉言劝阻,并附诗一首。诗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的回信想必也笔调洒脱、情理兼胜、不损桐城文章的风采。但是,广为流传的却是这首绝句。该诗平白如话,却寓意深刻:秦始皇吞六国,并天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乃千古一帝,却只传一世,就“竹帛烟销帝业虚”了。论“墙”,长城的雄伟堪说无与伦比,但它的主人却早已成为冢中的枯骨了。纵使是一个高官显宦的家庭,为三尺墙头而对薄公堂,意义又有多大呢?说不定一百年或者五十年后,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人是宇宙匆匆的过客。被雍正赞为“器量纯全”的张廷玉一生低调,自然对此有着不同凡人的识见。在前人诗词里,怀古吊亡的作品随手可捡,且有着几乎一样感时伤逝、托古讽今的主旨。那就是,再辉煌再伟大的人物也必将成为历史,甚至连“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只张诗却具有了更为现实、更为具体的意义——它阻止了一场诉讼。

张诗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但下一首诗却鲜为人知: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时杨玢。杨在前蜀王建朝累官至礼部尚书,后归唐(后唐),授工部尚书。其长安旧居,多在其流落蜀地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讼至官府,先修书一封告玢。上面的诗句就是杨玢在信尾的“批复”。

没有证据表明张诗是以杨诗作了蓝本,但二人的诗确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含元殿,是唐大明宫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是皇帝经常举行大典的地方,毁于唐末。作者身逢乱世,由唐入蜀,蜀亡复入后唐,可谓屡经沉浮。昔日美轮美奂的含元殿,在他“三十一年还旧国”时,只留下一片余烬尚存、秋草离离的废墟。在一个饱经沧桑、劫后余生的人眼里,自己那片荒宅废院又算得了什么呢?

二首诗,与其说是对家人的劝诫,不如说是两位作者放眼风物、观照世界的感悟。较之那些仗势欺人、睚眦必较、遇这等太岁头上动土的事岂会善罢甘休之辈,杨、张二人是值得一赞的。

1598267696587590.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