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问道
作者:一芥舟
上传时间:2020-11-29 13:24:57
浏览量:3160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公元前523年,一日,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道:“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与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匪浅。


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于心!”


一同行至黄河之滨,孔丘伫立岸边,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啊!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应曰:“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谓孔丘曰:“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道:“水有何德?”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吾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曰:“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言毕,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余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时光荏苒,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孔子至五十一岁,仍感未悟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再次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室之中,问道:“一别十几载,闻汝已成北方大贤,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己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信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老子接着曰:“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信。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喜,死不以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位,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一同,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一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也。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知此大道,则顺其变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孔丘闻之,觉己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己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曰:“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飞,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游,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蕊,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余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柱偶于电脑前,幸闻二子千年对话,如醍醐灌顶,心明体轻;又如身入迷谷,不知所踪。静思良久,亦喜亦悲,喜有所感,悲无所得。遂录之,以其后应。


1606708509411207.png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逍遥普通会员
道,深不可测,无边无际。得道者,如得永生,生为安乐,死为安息,从此无所畏惧!
2020-12-04 00:37
回复展开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41(7次)
  • 游客
  • ¥2.00
  • 2022-06-23
  • 游客
  • ¥10.00
  • 2022-04-10
  • 游客
  • ¥2.00
  • 2021-04-23
  • 游客
  • ¥5.00
  • 2021-02-05
  • 游客
  • ¥2.00
  • 2021-01-28
  • 游客
  • ¥10.00
  • 2021-01-28
  • 游客
  • ¥10.00
  • 2021-01-28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