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小小说《绫罗焦婆》
作者:露白
上传时间:2022-09-22 06:19:27
浏览量:4757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露白小小说·绫罗焦婆


(一)


焦婆是槐店镇西关大王楼的,与我外婆家是邻居,娘家焦庄,去我们村子亦只有一箭之遥。

   焦婆死于一九四六年,时年五十二岁,若按世界卫生组织最新颁布的年龄标准说,刚到中年。“婆”是人们对已婚女人惯常的称呼,没有人老珠黄的意思。

   “绫罗”也不是焦婆的名字,而是她的绰号,就像“豆腐西施”或“米皮刘嫂”一样,指的是她从事的生意。

   焦婆的婆家,以织丝绸、卖绫罗为业,已传了好几辈,在沙河一线,西到周家口,东到界沟,都有名气。

   焦婆嫁过来之后,因为既聪明又勤快,很快掌握了生织和熟织的全部工艺流程。后来,她的几个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焦婆就专门又做外卖——那时没有推销员或销售部经理这些称呼。   

    焦婆人长得标致,话又得体,生意想做不好都不可能。她是卖绫罗的,自己又是一身绫罗,“绫罗焦婆”就这样被人叫开了。

  

(二)

 

焦婆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这个数字一直被认为只有最富贵的家庭才会享有的命运。先是两个千金,分别叫荣和华,然后是五个儿子,分别叫富、贵、平、安、长。只是在长出生后,男人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撒手人寰,离他们去了。

可赞的是,焦婆除了美丽的外表,还有坚强的内心,她将七个孩子拉扯大,又使几个儿子——长除外,到焦婆去世的时候,他才十六岁——成家立业。其中,除贵当了木匠和长还小外,老大富,老三平,老四安,都是子承父业。富打绫穗子——或者称为流苏,单干;平和安织丝,他俩各有一部机子。四个儿媳,除了上机织丝外,还有一个任务,轮流随焦婆外出卖绫罗。

可能你会认为,比起手脚并用的织丝,卖绫罗是一个清闲的差事,但知道的人会告诉你,后者要辛苦得多。

织好的丝绸,面宽六尺,要小心地卷好,就像我们卷起一幅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或画家所创作的五米甚至十米的长卷,然后装进一个特制的布套里,背在身上,走街串巷叫卖——这是非常辛苦的,不是亲身经历者恐怕不能体会。但更不堪忍受的是在返回的路上,她们背上的绫罗,已换成了钢洋。这也是为什么四个儿媳宁肯在家里干活也不愿意随焦婆外出的原因。

 

(三)

 

焦婆,和尘世间大多数人一样,性格是分裂的,这一点连上帝也无法解释。对外,比如邻居,比如亲戚,她表现得足够善良,足够温和,但对她的子女,她要求得很严厉,很刻薄,高度符合“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一被视为美德的标准。

她享受着尊严。

她有这种资格。

但有一次,她的尊严被冒犯了,并引发不幸。

  

(四)

 

   1946年,是抗战结束后的第一年。政府开始致力于改善民生的建设。是年,沈丘加固了沙河大堤,修筑了县城去界沟、新蔡、槐店的几条公路。

   我之所以在此费些笔墨,是因为这一年对老百姓来说还是相对平和的。但就在这一年,焦婆家却发生了变故。

   这一切,还与那个年代有关。

   1946年,也是内战拉开序幕的一年。大王楼,作为靠近沙河的一个大村庄,少不了军队的过往。那时的军队在老百姓眼里与贼寇并无区别。

  焦婆家,院落大,房屋多,自然就成为他们最先光顾的地方。

 

(五)

 

一队穿黄军装的士兵来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一部分的。村里人纷纷外逃。焦婆一家人也不例外。不幸的是,老三的女人因为收账回来晚了,被士兵抓个正着。

   他们要求她做饭。这是足够仁慈的了。

   士兵们不忘里里外外地寻找值得带走的东西——这是他们的天性。可是,除了一些家具和两部织丝机外,找不到值钱的物件。

   士兵们吃过饭,又要求老三的女人弄草喂马。女人为了显示殷勤,就去院子外的草垛上拽豆秸。

一掐儿,一掐儿,又一掐儿……

她惊呆了。旁边的几个士兵也惊呆了。

 

(六)

 

   令一双双眼睛放出异彩的是两卷绸缎。

   两卷绸缎,量并不多,但对士兵来说已是贵重了。于焦婆一家,这可不是一天半晌的汗水能够换来的。

   不幸的关键恰恰是由于后者。

 

(七)

 

   次日,队伍开拔了,村民们回来了。

   老三的女人跪在焦婆面前,头也不抬地哭。

“狗都不如!猪都不如!”焦婆怒不可遏,点着儿媳的鼻子骂不绝口。但严重的还在后面。她要儿子休了这个倒霉的女人,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对一个女人来说,被休,也即是说被婆家单方面宣布和决定离婚,无异于被判了死刑,因为此后她们真的“狗都不如,猪都不如”了。

  求情的人跪倒了一片,但焦婆不肯点头。

 

(八)

 

   “我不同意!”一贯唯母亲大人之命是从的平,忽地一下站了起来。

这回轮到焦婆诧异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这话出自儿子的口。

   “小墩才五岁,他娘走了,谁养活?!”儿子喊道。

   “怕啥?天下好女人多的是!”焦婆以手拍着桌子怒斥。

   “反正我不同意。”平这一次是横竖不让焦婆摆平了。

   “反天了!反天了!”焦婆吼叫起来。

     她的天塌了。

 

(九)

 

    焦婆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她要挽回这一切。而这正是悲剧的根源。

   她决定控告儿子。

   第二天下午,在大家都认为事情终于平静下来的时候,焦婆离开了家。不幸的事总是具备所有的因素:焦婆的出走,没人在意。

   她要去苏楼。在那里,她可以见到保长。而保长是可以为她“保长”的。道理很简单,她是家长,保护家长的尊严,可是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几千年都是如此。何况,焦婆是名人,她家的绫罗绸缎,购买者原本就不是普通的人家。

 

(十)

 

苏楼离大王楼只有一喊之地,即是说,如果大王楼的一个男孩跑到苏楼去玩,她的母亲寻他吃饭,不必走远,只须在村口喊上一嗓子,这个孩子就会应声而回。

距离这么近,路又走了几十年,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焦婆心里憋着一团火,须臾不能容忍,八百米的路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马拉松的里程。她放弃了大路,选择了田间的小径。毕竟秋禾收尽、小麦初出的田野,坦坦荡荡的,让人一览无余。

但危险往往就隐藏在看似最安全的地方。

 

(十一)

 

“草色遥看近却无”,但这诗意的田野,留不住焦婆的脚步,她一心只想尽快地赶到地点。

但已是不可能了。她一脚踏进了一个土井里。那个土井被一些杂草和秸秆遮掩着。我们相信她一定想尽了办法,不过,可能的情况是,井壁上的泥土和藤蔓都不给力。

一切尽在她的能耐之外。

世间的事往往是这样,上帝想要成就一个人时,连一个蜘蛛一只苹果,都会想办法帮助他;反之,上帝若要毁灭一个人时,连一块砖头一片瓦块都会给他使绊。

井王爷没有认出这位一身绫罗的女人是谁。

 

(十二)

 

落黑的时候,焦婆还没有回家。家里人着急了。他们四处寻找,但没有任何结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街口大井里,村南沙河下,都打捞了一遍,但没有焦婆的信息。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放弃了寻找。

他们认为——也只能以此宽慰自己——母亲是赌气远走他乡了。

那个土井,知道这一切,但它张着大口,却一言不发。

 

(十三)

 

   焦婆就这样被时间埋葬了。

但是,假如焦婆的故事从此结束了,它留于后人的意义也就打了折扣。事实上,一旦知道了故事的结局,我们没一个人不希望它就比打住。

    然而,事与愿违。

    四个月后,已是万物复苏的春天,焦婆的尸体被一个放羊人发现了。容貌让人目不忍睹。

接下来,按常理,她的子女们把她体面地安葬也就是了。但是,有人不答应。

 

(十四)

 

   这个人就是焦婆的娘家人。他是一个集团,既有来自焦庄的,也有来自苏楼之北的焦营的。这两个村子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此也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决定代表上帝,挥起鞭子去抽打那些不孝的孩子。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旁观者是无法阻止事情的发展的。

   两个村庄,各有近百人,采取车轮战法,一替一天去大王楼,向他们的外甥们示威。自然,所有的烟酒吃喝,都由后者承担。

   四十五天,即便是有一座金山,也会被吃空。

   二百个人中,没有哪一个对自己空腹而去、鼓腹而回的行为打个问号。这是群体事件中大多数人共有的现象。中国人之缺少思考,于此可见。

   焦婆已一瞑不视,人们不知道她会做何感想。

   她被非常体面非常隆重地安葬了。但她的子孙们从此不再以织丝为业。几辈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创造的财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化为虚无。

   焦婆不能说不是坚强的,不是勤劳的,不是善良的,也不能说她没有智慧,只她的智慧中还缺少两个字:宽容。

 

 

                                                          (十五)

 

   焦婆的故事结束了,至今少有人记起。

   母亲说,他家的两部织丝机,后来竖在老四家里屋山东头的棚子下,因为它们比一般的织布机要宽两尺多,没啥用,到五八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全都劈劈当了柴烧。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34(19次)
  • 游客
  • ¥2.00
  • 2021-02-13
  • 露白
  • ¥1.00
  • 2020-03-26
  • 露白
  • ¥2.00
  • 2020-03-23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2
  • 游客
  • ¥1.00
  • 2019-12-21
  • 游客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2.00
  • 2019-12-21
  • 贺芳林
  • ¥5.00
  • 2019-12-21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9
  • 游客
  • ¥1.00
  • 2019-12-16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