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 赏邢之诺《艳若桃妖》——桃妖与我,一场庄周梦蝶式阅读
作者:邢之诺
上传时间:2025-08-16 05:18:59
浏览量:74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作者:李开


《艳若桃妖》,是青年作家邢之诺早期作品。收录在其2014年出版的文集《亢龙无悔》诗歌版块第41首。作品炼字精巧,情味隽永。婉约、流畅、清新、凄美。借景抒情,道尽时光沧桑。原诗如下:


《艳若桃妖》


记:——听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野花》,又名《悲哀的结束》有感。


呀,又一年春风,

把梦吹破。

远方的纸鸢,

送来,

归人传说。

似曾相识兮双燕,

无可奈何兮芳冢。

马蹄达达,

敲灭,

昨宵一席璀璨烟火。

露浸粉腮,

减却清魂,

无语脉脉。

春、夏、秋、冬,

枯了蕊瓣,

韵了晚香,

熟了青果。

一树无情寒漠漠,

冷极生魅,

艳若雪妖,

含笑寂寞。

某个普通的黄昏,

转盼流光,

环佩叮当,

顾影曼歌。

摇曳在古道角落。

凄了碧血,

戏了红尘,

惑了过客。


李开: 第一次读邢之诺的《艳若桃妖》,我有点恍惚。我找不到那个写诗的人在哪里。她好像藏起来了,或者说,她把自己变成了诗里的风、变成了露、变成了那个叫桃妖的影子。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庄子说的物我两忘。什么是物我两忘?说白了,就是读着读着,我忘了我是谁,也忘了诗里的桃妖是谁,我们俩好像融在了一起,分不清彼此。


一、 诗人不见了,只剩下桃妖在说话


你有没有注意,整首诗里,没有一个我字?这太奇怪了。我们平时写东西,总爱说我觉得、我看见,但这首诗的作者好像故意把自己藏起来了。


比如那句 “露浸粉腮,减却清魂,无语脉脉。”这里的粉腮是谁的?是诗人的,还是桃花的?说不清。作者没有说我看到一个美人露水沾湿了脸,一脸愁容,她直接把镜头对准了那个粉腮,让我们自己去感受那份无语脉脉的悲伤。这时候,我这个读者,也跟着作者的镜头,直接走进了那个场景里。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我仿佛就是那滴露水,或者就是那片被露水打湿的花瓣。诗人的感受,变成了我的感受,也变成了桃妖的感受。我们三个人诗人、我、桃妖的界限,一下子就模糊了。


最绝的是那句“艳若雪妖,含笑寂寞。”寂寞明明是一种心里感觉,可作者却说雪妖寂寞,而且还是笑着寂寞。这太奇妙了!她不是在说我很寂寞,而是在创造一种氛围,让寂寞本身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像一层薄薄的雪,覆盖在雪妖身上。读到这里,我自己的那点小孤独、小伤感,好像也被这雪妖的寂寞给吸进去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的情绪和诗里的景,彻底混在了一起。


二、 我的伤心事,变成了世界的一场戏


这首诗里,所有的情感都不是直接哭出来的,而是通过东西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这让我觉得,我的个人悲欢,其实也是整个世界运行的一部分。


你看,“ 马蹄达达,敲灭,昨宵一席璀璨烟火。”多狠的一个词——敲灭!谁的心里没有过像烟火一样绚烂的回忆呢?可能是初恋,可能是一个梦想。但作者不说我的回忆熄灭了,她让冰冷的马蹄去完成这个动作。这就像在说: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你的那些美好,在时间这匹马面前,就跟烟火一样,说没就没了。这种写法,一下子把我的个人失落直接放大了,我的悲伤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失落,好像是天下所有人的失落。奇怪的是,这么一想,心里反而没那么难受了,好像和整个世界一起,坦然接受了这份失落。


到了结尾, “凄了碧血,戏了红尘,惑了过客。”这个桃妖简直成了大魔王!她不再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受害者,反过来开始玩弄世界了。她能让碧血都感到凄凉,能把红尘当成一场游戏,还能迷惑像我这样的过客。读到这儿,我完全被她带进去了。我不再同情她,反而有点敬畏她,甚至有点羡慕她。我这个读者,就成了那个被她迷惑的过客。我和诗里的东西,位置完全调了个个儿。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欣赏者,反而成了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一个小角色。


三、 最后,我成了她,她成了我


最有意思的是中间那段: “某个普通的黄昏,转盼流光,环佩叮当,顾影曼歌。”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在黄昏的古道上,到底是谁在起舞?是那个桃妖的鬼魂,还是诗人自己进入了幻境?或者说,是我,作为读者,在想象中变成了她?根本分不清。转盼流光可以是眼神,也可以是夕阳的余晖;环佩叮当可以是首饰,也可以是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在这一刻,人、鬼、景、声,所有东西都搅和在一起了。我忘了我在读诗,也忘了诗里讲的是谁。我只感觉到一种极致的美,一种孤独又自由的气息。我就是那个在黄昏里顾影曼歌的影子,那个影子也就是我。这就是物我两忘最直接的体验——我消失了,但我的全部感觉和情感,都融入了那个画面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广阔。


所以,这首诗为什么这么打动我?


因为它让我体验了一次庄子式的逍遥。它没有教我什么大道理,只是带着我做了一场梦。在梦里,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交给了那个艳若桃妖的影子。当我读完诗,回到现实,心里虽然还有点怅然若失,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洗净了的平静。因为我知道,我的那点喜怒哀乐,和诗里的春风、马蹄、烟火一样,都只是天地间流转的一部分。能偶尔忘掉自己,和万物融为一体,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慰吧。


另附邢之诺简介: 女。祖籍南阳,现居北京。斋号“冷逸轩”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家、诗人、音乐评论者、朗诵者。美国FENIX360(霏尼克斯)全球艺术大使。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发表评论
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赞赏记录
¥0(0次)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