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江点评参军等诗
作者:辛黎洪
上传时间:2019-12-31 10:52:02
浏览量:1765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参军(辛黎洪)


弯弯山路百合香,少小从戎别故乡。


农会主席亲送我,红花白马上前方。


点评:


诗是生活的艺术反映,也永远是生活的艺术反映。自然,生活除了现实生活之外,还包含着记忆中的生活。据了解,这首来自一位部队退休老干部的诗作,所反映的是他参军时的一个记忆片段。诗人以素描的手法,记述了一位少年告别家乡、参军入伍、奔赴前线的故事。一共二十八个字的七绝,写得颇有景致、有意趣、有风韵。寥寥数笔,就把时间(百合溢香的时节),地点(一条弯弯的山路上)、人物(农会主席和骑着白马戴着红花的我)、原因(前方打仗)、经过(送行)、结果(参军)等六大要素,交待得明明白白,无一遗漏,近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其中“百合香”意象的选取,也是颇见匠心的。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因其外表高雅纯洁,在中国自古就有“百事合意”的象征。本诗中的“百合”的意象,就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追求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德理想。另外,小诗的场景设置也是颇为讲究的,弯弯路、小百合、大红花、白色马等物象的选取,深化了小诗的主题思想,拓展了小诗的内涵。总之,这是一首实现了诗歌叙事功能的较为成功的绝句,诗中故事如在眼前,令人向往、令人难忘。


临江仙·忆做军鞋(黄亚青)


月色朦胧茅舍亮,挑灯夜战无眠。飞针引线笑声喧。深情凝挚爱,“天尺”送君穿。      

战士出征心底暖,惧何路远天寒。长驱万里“踢倒山”。歼倭捷报至,姐妹竞相传。


点评:


 读完这首词,我倒想先说一说被人们所诟病的所谓的“老干部体”了。显然,这一个“体”是以作者的身份为标志而得名的。“老干部”一词,《电子词典》的解释是:“年纪大的或资格老的干部,特指1949年10月1日以前参加革命的干部。”据此推之,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当属此类;再往前推之,在“无诗不官、无官不诗”的唐宋时代,又有多少诗词不是出自官员之手呢?所以,我坚定地认为诗词中的“老干部体”的称谓是一个荒谬的伪命题。仅就这首《临江仙·忆做军鞋》而言:作者,依然是一位部队退休老干部,性别显然是女性。固然,这首词从艺术上还有可商榷之处,但是她所传递出的真实的美、豪壮的美还是令人眼睛一亮的;“量天尺”、“踢倒山”两个借代的使用,也给人以无穷的力量,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表达出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堪称“史诗”。读诗不仅要读文本本身,还要了解产生文本的历史背景;读诗不仅要欣赏文本的艺术美,还要欣赏文本背后的真实美。当下,读战争年代的人写的战争年代的诗,我们应用朝圣的心态,在诗词中来缅怀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以及那时的精神。


垂    钓(王殿华)


流年作饵钓乡愁,夜半春思漫过秋。


如画童年河里映,月牙笑咬钓鱼钩。


                                 

点评:


这首《垂钓》,依然是出自一位部队退休干部之手的佳作。垂钓,就是垂竿钓鱼的简称,是指使用钓竿、鱼钩、渔线等钓具和饵料,从江河湖海及水库中把鱼提出来的一项活动。然而,殿华先生垂钓的则不是鱼,而是浓浓的“乡愁”。乡愁是人们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生命诞生的圣地就是故乡,不管你人在哪里,身在何处,时刻都会思念着她,牵挂着她。乡愁,也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历代描述乡愁的诗词,比比皆是。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殿华先生的这首《垂钓》,一起笔就很新颖、别致,以“流年作饵”,那“年”何其多,则那“饵”便更其多,其乡愁也辄其多多,点出了“落叶归根,人老思乡”的道理。而且这个“思”,是越老越迫切、越真挚。所以承句便是“春”“漫过秋”了。基于老年人的记忆越远越清晰的常识,第三句转到童年上,则是顺理成章的生活真实。结句则是如童话般的一个画面“月牙笑咬钓鱼钩”,充满了意趣和童趣。整首诗,意象清晰、气韵充沛、承转得体,是一首“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品,读来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中流、作、钓、思、漫过、映、笑咬等动词的使用,不仅盘活了诗面,而且也深化了诗意,恰似穿珠之线,使诗气贯无阻,灵魂不滞,读来倍感清新快意。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