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皮迷宫”、鸟兽剧场到“炫”彩幻境,邬建安打造了一个连接远古、现在到未来的精神道场
作者:文章来源:东方艺术
上传时间:2018-12-11 16:22:16
浏览量:1304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开幕式嘉宾合影,左起:郑妍、张子康、寇勤、邬建安、范迪安、吕胜中、茅为清、冯雪、曹涤非
◆ ◆ ◆ ◆
 
从“牛皮迷宫”、
 
鸟兽剧场
 
到“炫”彩幻境,
 
邬建安打造了一个连接
远古、现在到未来的精神道场
 
◆ ◆ ◆ ◆

嘉宾在展览现场,左起:郑作良、范迪安、邬建安、郑妍
2018年12月9日,艺术家邬建安最新个人艺术创作展“无妄”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嘉德艺术中心共同主办,是两座重量级公共文化和教育机构首次合作主办的大型艺术展览项目,也是嘉德艺术中心继推出《地标——测绘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后的又一当代艺术家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纲展览的学术主持,联合主办机构万营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郑妍女士策展。展览以“无妄”为题,旨在通过三个主题篇章,组织起邬建安新近创作的7个系列100余件/组作品,呈现他在艺术思辨与视觉创造方面的独特路径和最新成果。
嘉宾在展览现场,左起:袁佐、吕胜中、邬建安、茅为清
嘉宾在展览现场,左起:张国龙、谭平、吕胜中、邬建安、郑妍、潘晴、金日龙
嘉宾在展览现场,左起:崔东晖、谭平、刘商英、邬建安、周宇舫、白晓刚
“无妄”是邬建安继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征兆”个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展览项目。两个展览既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又互斥、又互补、又共生。“征兆”似乎征兆了“无妄”,“无妄”似乎对应了“征兆”。
展览开幕式现场,前排左起:茅为清、吕胜中
展览开幕式现场,前排左起:寇勤、张子康、郑妍
“无妄”是卦象,也是不期然而然,早在《史记·春申君传》和《战国策·楚策四》中,都有关于“世有无妄之祸,又有无妄之福”的表述。“无妄”是一个中性词,福祸之间没有定数,就像本次邬建安的个展,他充分利用嘉德艺术中心的展览空间用心“经营”了三个空间,从第一个空间的“牛皮迷宫”到第二空间的《人造物》,在到第三空间“炫”彩幻境,他仿佛是一个置身其中的叙述者、发现者、呈现者,而并非是一位寓言家,给观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主办机构代表、嘉德投资控股董事总裁兼CEO、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联合主办机构——万营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郑妍女士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正如策展人郑妍所说,邬建安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给观者呈现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以及提供什么样的视角来理解传统和当代的关系,对于观者而言,更为有意义的则是通过理解邬建安的这种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抵达另外一片未知的神秘世界。
展览的英文标题“OftheInfiniteMind”更多地透露了“无妄”在这个层面的意义。在西文中,“infinite”(无限)指无法被明确定义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突破边界限制的类似于“无形”的存在。在新近创作的《人造物》《奇珍》《五百笔》等作品中,邬建安从观念、媒材和语言几个维度入手,试炼“无限”的实现方式:《奇珍》《人造物》延续了对动物元素的运用,通过媒材的转换和对空间的重新处理,在具象和抽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构成亦真亦幻的“神话”剧场;《五百笔》包容了每个不同的人留下的笔画,将水墨用剪纸来“拼贴”,让“二维”的画面变成人们凭借各自的笔画相逢的时空。用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的话来说,“个体与整体、古代与当代、传统与未来、具象与抽象、平面与三维、文字与图像……邬建安的艺术想象力能够把这些概念都消解,不是搏斗、批判,就是很自然的消解了,又或者说,他能够把这些对立的概念连起来。”超越常规,不期而得,对于观者而言,这是艺术赋予的在智识和感官维度的双重意趣,而对于邬建安来说,突破边界,综合、打乱、跨界、超越既是制造这种不期而得的方法,也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过程。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正如范迪安教授所言,“邬建安在思维上超越界限,他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类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的形而上的、抽象的却十分本质的问题,通过超越具体的故事形态和手法,来追寻那些漂浮在形之上的‘道’。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具体,利用多种材料和媒介来实现并展示他的奇思妙想,因此他的作品营造出一个神话所能延展的空间范围,从而引起我们具体的思考,但更带来关于未知或远知世界的许多遐想,这正是他的艺术独具魅力的地方。”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吕胜中教授作为邬建安的导师,对邬建安的艺术创作特别清晰,在展览开幕式上他如是说:邬建安做什么样的作品我都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我对他太了解。邬建安的作品中充满想象力,甚至充满了狂妄,天马行空,但这都是他的自觉意识。“无妄”是一种对非常态,对荒诞想象的议题,充满着一种哲学的碰撞。
主持人、生活方式研究者曹涤非先生主持展览开幕式
艺术家邬建安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郑妍、邬建安与吕胜中教授在展览现场讨论作品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范迪安教授与策展人郑妍女士合影
嘉宾在展览现场
范迪安教授等嘉宾与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郑妍、金日龙等
嘉宾在展览现场:谭平、李悦、金日龙
嘉宾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邬建安、张国龙
邬建安为媒体导览
邬建安为嘉宾导览
嘉宾在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览现场
范迪安教授等嘉宾与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无妄,不期然而然的迷宫
 
到底是什么令邬建安在艺术实践中完成了其当代艺术的价值转换和语言建构,是源在灵光乍现的那一瞬间?亦或是思考和实践的沉淀?又或是某种冥冥之中无形的推力?对于邬建安创作方法的研究,显然不是某一种答案就能窥见其全貌,展览通过对不同篇章和作品呈现方式的精心设计,也正是希望为观者打开认识邬建安作品的多维视观,一步步,一层层,“浸入”由他艺术创想营构的感知世界。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一入展厅的空间,是展览的第一个篇章“无妄,不期然而然的迷宫”,上百张刻有不同图形的深色牛皮被一张张平行悬挂,从顶到地,四处绵延,撑满了整个空间,把“白盒子”彻底改造成幽深而充满秩序感的素色“迷宫”——这是邬建安《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系列作品。《战国策·楚策四》云,“世有无妄之祸,又有无妄之福”,“无妄”代表了某种意料之外、“不期然而然”的状态。如果说,《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的创作和呈现方式,体现也更加强化了艺术生产与接受过程中的“不可预估性”,那么在“牛皮迷宫”中悄然潜藏着的各种“珍宝”,更为观者带来了无尽的不期而然的相逢。
《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密林中的《奇珍-五色鹿》 
 摄影:郑嘉燕
《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 邬建安 水牛皮  每件约200x10x220cm,约150件  2018   摄影:郑嘉燕
在邬建安用上百张图腾般面孔建构的迷宫中,《奇珍》:金色的“象首”、五色“鹿”、金色的“虎”,戴着金面具的“红毛猩猩”,还有头尾对换的“猪”等等,无疑是最夺目的存在。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邬建安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本次展览中,这个主题也贯穿始终。邬建安用金箔包裹各种动物标本,把它们藏在“迷宫”深处,冠以《奇珍》的名字,在黑暗中乍现的闪着金光或通体炫彩的“动物”,显示出某种神圣、神秘、高高在上的感觉,它们是膜拜的对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超越人的存在。
《奇珍-象首》(局部)邬建安 玻璃钢,金箔 
230×130×100cm 2018   摄影:郑嘉燕
《奇珍-首尾调换的猪》(局部)邬建安 玻璃钢,人造兽皮 150x40x70cm 2018   摄影:郑嘉燕
在幽暗的牛皮密林中,蛰伏在素色的巨幅《五百笔》旁边的,还有与《奇珍》同样熠熠生辉的《白日梦的森林》。这组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给人造型流畅而富于动态的整体印象,近观,则会发现支撑整个图形的是无数带有象征意义的视觉语汇。《白日梦的森林》的原型是邬建安在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严重时期创作的一批剪纸作品,黄铜材质和雕塑语言让曾由脆弱的纸张承载的“精神解剖图”,成为空间中坚硬、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感”的实体存在。观者走进作品组构的空间场域,也走进和共同参与了另一种迷离、虚晃、诡谲却又活生生的“真实”。
《五百笔#53》 邬建安 宣纸,水墨,彩墨,剪纸拼贴 300x400cm 2018  摄影:郑嘉燕
《白日梦的森林》(局部)邬建安  钢板激光镂刻  每件约280x100x100cm 2016-2017   摄影:郑嘉燕
《白日梦的森林》(局部)邬建安  钢板激光镂刻  每件约280x100x100cm 2016-2017   摄影:郑嘉燕
《白日梦的森林》(局部)邬建安  钢板激光镂刻  每件约280x100x100cm 2016-2017   摄影:郑嘉燕
《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 邬建安 水牛皮  每件约200x10x220cm,约150件  2018   摄影:郑嘉燕
《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 邬建安 水牛皮  每件约200x10x220cm,约150件  2018   摄影:郑嘉燕
观无妄,造物者的意想
 
穿出幽幂的迷宫,观者在狭长通道中被引入一个极度的“玄”空间,这里是展览的第二个篇章“观无妄,造物者的意想”。装置作品《人造物》专为展览空间量身打造。在连通一层和二层展厅的10米挑空区域中央,邬建安悬空铺设了8.8x16米的墨色镜面,宣纸和黑色绒布围起一方玄秘的幽暗空间。“云豹”、“斑马”、“角马”、“马鹿”、“老虎”、“秃鹫”、“孔雀”和若干“飞鸟”,以及其他同样使用人造标本材料做成的拟态的雕塑,以不同的姿态浮游在墨色的镜池上方,整个空间像是充满戏剧性的神话剧场。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在《象辞》中,“无妄卦”被解释为:天宇之下,春雷滚动,万物萌发,这是毫无妄诞的真相。天地生万物,自然界中无论生存、繁衍还是消亡,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转,既有石破天惊的轰轰烈烈,又有春风化雨的润物无声,《人造物》尝试制造的正是这种有关生命运转的意象。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另外,如果说在“素色的迷宫”中,动物还处在一种超然于世的神圣位置,那么《人造物》则表现了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种状态——后者已成为可以被人类拟态、仿真的对象。仿造自然的行为本身可能是非自然的,即包含了向神话和宗教故事中的“造物主”看齐甚至挑战的欲望。但当时间的流逝和肉体的腐坏被奇迹般的阻止,倒置的现实在虚影中被纠正,原本“真实”和“虚妄”的定义还那么坚实吗?又或者说,虚妄是否也是一种真实?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人造物》(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泡沫模型,金箔,纸黏土,镜面膜  尺寸可变  2018      摄影:郑嘉燕
 
 
无妄至诚,人造征兆的乍现
 
脚步移转间,观者进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炫”彩幻境。在观看方式上,“迷宫”给出的是相对狭窄的空间和规定的观看路线,“造物”板块设计以静观的方式与作品隔空对望,第三个篇章则如《庄子·在宥》原文所描述的,“游者鞅掌,以观无妄。”——观者在展厅中可以任意规划线路,换着角度观看作品,随心所欲,自在游观,透过形与色的纷攘,体察万物之真。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在这方色彩明丽的空间,《五百笔》不再是黑白灰三色,而是多种色彩的交织与碰撞。题目来自古代印度“五百罗汉堂”的《五百笔》,经过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上的展示,俨然成为邬建安创作序列中一个新的标志。敏感的宣纸和灵动的水与墨,透现着每个留下笔画的人一瞬间的情绪颤动,作品是唯有众多人参与才能形成的饱满的情绪聚合。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五百笔 #25》 邬建安 宣纸,水墨,彩墨,剪纸拼贴 250x200cm 2017  摄影:郑嘉燕
有趣的是,《五百笔》还有一个“无败笔”的谐音:邬建安用剪纸来拼贴水墨,在它们“合作”的全新的画面关系中,一个中国古代书画系统中的“败笔”,或许会成为画面中最引人瞩目的“明星”。在这个意义上,《五百笔》在形式与色彩的剧场之中,更包裹着真实的人性与社会现实:在群体关系的变化中,个体的价值与身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展览现场  摄影:郑嘉燕
《兽笔》与《五百笔》  摄影:郑嘉燕
《兽笔》是人与动物关系母题在展厅中的第三次出现,与前面两组作品一起,共同完成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三段式叙述。这一次,邬建安用标本材料互做画笔与画布,搅动起数十公斤的颜料相互涂绘,它们因这种动作而粘接,如同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造型奇诡、预兆未来的“征兆”神兽。在邬建安的认识中,“笔和颜料是有着强烈人类行为烙印的东西。不同动物的结合最初直观的可能只是莫名的‘怪物’,不断被演绎后就成为文献中记载的征兆。换句话说,征兆是人的选择,也是人的创造。”今天,很多技术真的可以造出如传说中一样的“征兆”,让它们变成物质世界中的实在。这无疑是最令人兴奋而刺激的“征兆”,却也如“无妄”一般祸福未知。
《兽笔》(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玻璃钢,人造兽皮,钢,颜料  尺寸不一 2018    摄影:郑嘉燕
《兽笔》与《五百笔》 摄影:郑嘉燕
同“色彩”一样,“笔”也是展览第三个篇章的核心元素:《五百笔》以笔画为媒介,显现和汇聚人们的意识;《兽笔》勾画的是人们掌控命运、驾驭未来的欲望;而在《面具》系列中,种种切口不再(仅仅)记录潜意识的暴力破坏,而是以刀为笔的图像经营。
《兽笔》(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玻璃钢,人造兽皮,钢,颜料  尺寸不一 2018   摄影:郑嘉燕 
《兽笔》(局部) 邬建安  动物标本,玻璃钢,人造兽皮,钢,颜料  尺寸不一 2018   摄影:郑嘉燕
当邬建安在纸上设计这些牛皮的切口时,发现整张牛皮越来越显现出玛雅、迈锡尼等古老文明才有的图形。用邬建安的话来说:“我原本并没有想过要去绘制某种神秘古老的面孔造型,想的全是牛皮切开后的样子。这些图像更像是一场偶遇或者说命中注定,而非预期、设计、追踪或寻觅到的。也许我们与上古文明根本就血脉相连,生长在一起,只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自以为与他们相差千万年的光阴。”经由内心的指引进入到忘我状态中,或者说是无妄的状态,似乎是穿越时光的“心灵之眼”,在炫目的色彩和光影里,与记忆以外的自己重逢。
《面具》系列 邬建安  水牛皮,烤漆,丙烯   每件约 260x10x280cm,2018   摄影:郑嘉燕
《面具》系列 邬建安  水牛皮,烤漆,丙烯   每件约 260x10x280cm,2018    摄影:郑嘉燕
在策展人郑妍的构想中,邬建安在理性世界中所积累和梳理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叠加并发酵,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超自发”状态的创作。也许这正是艺术家在无意识下打开的一条通往远古世界的精神通路,这条通路会经由一些神秘的仪式感,以可被感知的精神力量传送到多维度的时空中。当这种仪式感以闯入的方式连接了远古、现在到未来的平行世界,让不同时空的灵魂达成了某种心意相通。尽管这种闯入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和不可控制,但却犹如神秘世界的召唤,吸引我们跟随邬建安一起,体验一场近乎于道的心灵发现之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月5日。
 
 
创作及布展现场
 
邬建安在创作《面具》系列作品(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面具》创作现场(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面具》创作现场(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面具》创作现场(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面具》创作现场(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五百笔》创作现场(致谢:邬建安工作室)
《人造物》布展现场
 
展览信息
 
“无妄”邬建安作品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展人:郑妍
 
主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嘉德艺术中心
联合主办:万营艺术空间
承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协办机构(排名不分先后):造仕艺术凤凰画材集团广州市三信红日照明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前波画廊
特别媒体合作平台(排名不分先后):在艺App雅昌艺术网
 
开幕地点:嘉德艺术中心,地下一层序厅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9日—2019年1月5日
展览地点:嘉德艺术中心,二层展厅
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展览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下午6:00
2019年1月5日上午10:00-下午5:00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