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也是“国之大者”
作者:郭文斌
上传时间:2021-09-22 07:45:07
浏览量:33829
收藏
手机看文章

扫码手机看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文件的出台,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无限的未来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些体会。

一、从“根教”看《意见》的重要意义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这不但是植物学常识,也是人类学常识。历史文化无疑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在长达七年的《记住乡愁》采拍中,我发现,但凡兴旺发达的家族,都特别注重书院、祠堂、戏楼、家谱等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一些人家,即使到了断炊的地步,也不愿意出售祖屋。长辈们讲,只要这些“念想”在,根就在;根在,枝就在;枝在,叶就在。有了这些“念想”,子孙们就会生出家庭荣誉感,就会懂得“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会发愤图强,清白做人,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而完成“孝之终也”。在《记住乡愁》第一季第46集讲到的“广东南社村”,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对社会有贡献,村人就给他在祠堂立牌位,以此激励人们迁善改过。在第二季第35集讲到的“青礁村”,我们看到,福建厦门青礁村颜氏人家用数十年的时光续修族谱,让台湾同胞心向祖地。在第四季第44集讲到的“和平镇”,我们看到,福建和平镇村民自发组织建工队,用5年时间,修缮了老房子,极大地提高了族人的凝聚力。

令人欣慰的是,《记住乡愁》的拍摄,有力推动了古村、古镇、古街区、古城的保护,掀起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热潮。2016年,《记住乡愁》第二季拍摄了福建安溪。节目《南岩村:知难而进》播出后,当地政府及村民进一步重视文化传承。政府邀请专家对古村落重新规划,村民积极参与,经过3年多的保护、修复,2019年6月,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不少村落,干脆竖起了《记住乡愁》拍摄地的招牌。

2020年《记住乡愁》第六季采拍云南《通海古城——山水古城,和合而居》。节目播出后,极大地提高了通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通海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我在全国积极宣传《记住乡愁》节目,希望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和传统乡村的美好。在监狱里,有个服刑人员看了节目后说,祖国这么美好,我都没有游览过,我为什么要炸掉别人,再毁自己,从此我要主动配合改造。

由此可见,《意见》的出台,是多么意义深远。

二、从“境教”看《意见》的重要意义

早年读《岳阳楼记》,不太理解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年近不惑,越来越敬佩范公。找来《宋史》,看范公传,我不禁潸然泪下。读完,我特别想到范仲淹当年读书的醴泉寺看看。有一年,在济南讲完课,我便前去拜谒。

据载,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为庄严法师创建,后圮。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恰逢寺旁山腰有一泉涌出,无比甘美,报之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由此得名。与大多数寺庙坐北朝南不同,醴泉寺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正中,坐南面北,三面群山环绕,一侧天宽地阔,蔚为壮观。大门两侧,一对石狮雄视四方。拾级而上,山门翘角飞檐,雄伟庄严。院落层层叠进,门正对着大雄宝殿,中有释迦牟尼宝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一米多高。殿后为范公祠,与大雄宝殿前后并列。范公祠也是面南背北,且高出主殿两米,故有“天下寺院皆崇佛,唯有醴泉独尊儒”之说,足见对范公“先忧后乐”思想的崇尚与敬仰。听导游讲,当年范仲淹在这里读书时,住持慧通大师对他照顾有加,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生活上也处处接济他。这引起一些小和尚的嫉妒,常常吵吵嚷嚷,又以“饭后钟”相戏弄。于是,范仲淹躲到寺南一僻静山洞读书。据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范仲淹“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薤十数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每晚煮一锅米粥,一夜凉冷,次日早用刀分为四块,撒上切碎的咸菜末,早晚各吃两块,就是一天的伙食。这就是著名的“划粥断齑”。

好奇心驱使我前去探幽。从醴泉寺向南,我一路寻找,费了好大劲,在黉堂岭的悬崖下,找到一孔石洞,就是范公的“读书洞”。这里的确是一个适宜读书之地。人迹罕至,四周静寂,溪水潺潺,鸟鸣声声。这时,再吟“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让人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

如果不到实地瞻仰,很难体会其中的况味。

也就在这里,导游告诉我,有一天,范公正在洞中读书,只见一灰一黄两只小老鼠吱吱乱叫,他忙将老鼠驱赶出去。老鼠逃出洞外,钻到荆棵树下。范公追到跟前,只见两鼠以爪扒地,望着他,并不离去。范公很是惊奇,取来铁锹挖开鼠洞,原来荆棵树两侧竟然是地窖,一窖黄金,一窖白银。范公不为所动,随手埋好,复回洞中读书。范公离寺30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此时,范公正在西北戍边。慧通大师派人找他求援,让他帮助重建醴泉寺。范公热情款待来人,却只字不提修寺之事,只将一封书信带给慧通大师。

慧通大师拆开书信,原来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大师让人去挖,果然。范公宁可“划粥断齑”,面对金银却丝毫不动一念,其高尚品格感天动地。

这一天,我突然觉得,真正的阅读,应该“在现场”,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一台一阶,都是文字,都是语法,都是修辞。这种“在现场”获得的“气息”,是我们只读《宋史》、只读《宋朝事实类苑》无法替代的。这大概就是古人讲的“境教”的重要性,也是古人讲的“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也是国家倡导青少年研学旅行的重要性,更见《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三、从“文教”看《意见》的重要意义

2020年,宁夏早教协会会长贺秀红女士筹备开发《记住乡愁》和“文学之乡”两个研学旅行线路,我出生成长的老堡子(位于宁夏西县将台堡镇明星村粮食湾)正好是二者的交汇点。她看好我的故乡的潜在价值。

实地考察后,她给我说,到村里一看,让人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新农村建设让乡亲们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遗憾的是,没有把我的长篇小说《农历》描写的“乔家上庄”原貌保护下来,使之成为一个“文学邮票”、一座影城。我说,这是大势,要说,还要感谢政府,没有把这些老堡子推掉。

《农历》的原型村已经看不见了,只让孩子们在这里看这座孤零零的堡子,显得有些单调。于是,贺秀红建议,选一些对孩子们有教育意义的老照片,由她装框悬挂在几间老屋子里,以此“还原”“乔家上庄”的样子,帮助大家走进“农历世界”。

很快,有60位家长和孩子走进堡子。家长和孩子们对这些照片的喜欢出乎我的意料。2021年,又有人组织了100位家长和孩子在老堡子里读《农历》,分享老锅土灶炸的油饼。那情景,更加让人感动。

记得2020年国庆假期,当我一进村,发现村子变得我已经不认识时,直觉得自己的生命之根被一刀砍断了,一种巨大的无根感几乎把我击倒在地。

同样,一些想把拙著《农历》搬上荧屏的编导,实地考察后,也是扼腕叹息。

写这篇稿子时,教育家叶建灵正在我老家踩点,准备国庆假期带一些家长和孩子来研学旅行。我心想,如果这份文件能够早出来两年,也许政府就会把这个“农历村”保护下来,让它作为一张“文学邮票”、一个村庄“文学馆”,让研究《农历》的学者和热爱《农历》的读者实地考察、现场感受。

相信,借着《意见》的东风,全国各地一定会保护一批重要文学作品的原型村、镇、巷。否则,随着一个个“原型”的消失,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也就消失了。这是大地的损失,也是一个民族的损失。

由此可见,《意见》的出台,是多么重要,多么及时。


来源:文艺报

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
选择金额:
其它金额:
支付方式:
备注说明:
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并点击“赞赏”,会跳转到支付页面。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您的赞赏,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赞赏成功,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834719009@qq.com
赞赏
扫码支付
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